云巖區(qū)“百山”保護治理項目(楊柳井隧道口上方邊坡)
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,圍繞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一個目標、三個建成”奮斗目標,以建成“百山”自然生態(tài)體系為抓手,著力改善環(huán)境質量,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,推進全國生態(tài)文明示范城市建設。為充分有效地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,扎實開展“百山”治理建設,結合我區(qū)實際情況,我公司針對楊柳井隧道口上方邊坡恢復項目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。
一、項目現場情況:
該邊坡位于貴陽市云巖區(qū)中環(huán)路北段楊柳井隧道口(往鹿沖關二號隧道方向)上方。
現狀調查表
邊坡現存問題:
1、現邊坡裸露面積大,未進行邊坡綠化處理,視覺效果不佳。
2、邊坡坡度較大,易導致水土流失。
修復前圖片
二、生態(tài)修復思路:
1、遵循自然規(guī)律,實施近自然生態(tài)修復。經修復后的創(chuàng)面與周圍環(huán)境渾然一體,基本恢復自然面貌,沒有太多人工痕跡。
2、因地制宜,采用相應的科學技術措施進行生態(tài)修復。
3、鄉(xiāng)土植物種優(yōu)先,多品種組合進行生態(tài)修復。從植物品種的生態(tài)適應性、抗逆性、持續(xù)穩(wěn)定性、生物多樣性等特性出發(fā),篩選一些適宜品種。
三、解決措施:
1、邊坡下部采用植生袋邊坡綠化技術,選用高羊茅、黑麥草、胡枝子,配比5:3:2組合;邊坡上部采用掛網種植藤本植物技術措施,前期掛仿生藤進行臨時綠化。
現場施工
施工中--上苗
2、邊坡底部及頂部較平緩處選擇景觀效果較好的植物(金竹、白三葉)合理搭配,營造與自然恢復的野生植被相融合的植物群落。
3、隧道口上方邊坡運用國畫中白描手法將貴州獨特的山、水、田園風光巧妙的融為一體,運用不同色彩的植物劃分,塑造層次豐富,立體感的垂直綠化景觀。
修復后效果圖
四、修復后驗收標準:
第一年:喬木存活率達75%以上,覆蓋率達80%以上,草本存活率達85%,覆蓋率達85%以上,藤本存活率達85%,覆蓋率達75%以上,植生袋邊坡坡面灌木覆蓋率達85%以上,初期每平方米灌木生長數量達到5株以上。植物存活率病蟲害發(fā)生率低于1%。
第二年:喬木存活率達90%以上,覆蓋率達80%以上,草本存活率達90%,覆蓋率達90%以上,藤本存活率達90%,覆蓋率達90%以上,植生袋邊坡坡面灌木覆蓋率達90%以上。
第三年:喬木存活率達95%以上,覆蓋率達95%以上,草本存活率達95%,覆蓋率達95%以上,藤本存活率達95%,覆蓋率達100%以上,植生袋邊坡坡面灌木覆蓋率達100%以上。
施工后實際效果圖
施工完工后對植物墻進行養(yǎng)護,養(yǎng)護5個月后效果